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水调歌头语文课件PPT相关推荐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其词豪放旷达,一洗婉约词风,开创豪放词派。
《水调歌头》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年)中秋节。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,中秋之夜,他登上黄州城头,面对皓月,思念亲人,感慨万千,遂作此词。
上片: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
下片: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意境:
词作上片写作者中秋之夜登高望月,思绪万千。他问明月何时出现,又不知天上宫阙中现在是何年。他渴望乘风归去,却又担心琼楼玉宇太高,难以承受寒冷。于是,他只能在人间起舞弄影,以寄托自己的思念。
下片写作者转过朱红色的楼阁,低垂着华丽的门户,月光照着自己无眠的身影。他感叹月亮不应该有遗憾,为什么偏偏在离别的时候才圆满。他明白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这是自然规律,难以改变。但他仍然希望亲人平安长久,即使相隔千里,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。
1. 借景抒情:词作通过对中秋之夜的描写,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、人生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。
2. 想象丰富:作者想象自己乘风归去,又担心琼楼玉宇太高太冷,体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。
3. 对比衬托:词作对比了天上宫阙的寒冷和人间舞影的温暖,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和思念。
4. 哲理深邃:词作蕴含着深刻的哲理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团圆不易的感悟。
《水调歌头》是一首中秋佳节的经典之作,它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、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。词作豪放旷达,意境深远,体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真挚情感的追求。